168app官方版下载

新闻动态

公募基金悄悄撤退,散户却疯狂抄底!银行股到底藏着什么秘密?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0:35    点击次数:138

最近有个怪现象:银行股业绩没涨,股价却一路狂飙,公募基金集体“跑路”,但散户拼命往里冲。

工商银行三年业绩几乎原地踏步,股价却从4元涨到7元;今年一季度,工行股东人数暴涨近10%,但公募基金反而疯狂减持。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?

银行股涨得离谱,但业绩却“躺平”了

工商银行最近三年业绩像是被按了暂停键。 2022年每股赚0.97元,2023年0.98元,2024年还是0.98元。 但股价从2021年底的4元,最高冲到7.31元,涨幅超过80%。

其他银行股也差不多:建设银行、中国银行股价近三年涨了50%以上,但净利润增速普遍不到2%。 如果用业绩解释股价,根本说不通。

有基金经理私下吐槽:“银行股这波行情全靠‘高股息’的噱头,但分红比例没变,股息率其实被股价拉低了。 ”

公募基金为啥不买账?

公募基金对银行股的态度很明确:不跟! 一季度公募基金低配银行股的比例高达-2.2%,比去年更狠。 就连中国平安都不买自家平安银行的股票。

原因很简单——银行股在公募眼里“赚差价太难”。 比如工商银行一天股价波动经常不到1%,买1000万进去,折腾一个月可能就赚个手续费。

公募担心银行未来赚不到钱。 今年国家可能继续降息,银行的净息差(存贷款利息差)会被进一步压缩。 2023年工行净息差已经跌到1.61%,创历史新低。

指数基金都在跑路,散户却往里冲

今年一季度,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减持工行1.4亿股,上证50指数基金减持1702万股,华泰柏瑞沪深300指数基金减持3155万股。机构跑路的信号很明显。

但散户的操作完全相反。 工行股东人数从去年底的64万户猛增到71万户,多了近7万散户进场。 在社交平台上,不少大V喊着:“银行股稳赚不赔! ”“四大行永远不会倒闭! ”

这种反差背后是认知差:机构知道银行要过苦日子了,但散户只看到“股价低”“分红稳”。

银行股到底是不是坑? 看两个隐藏雷点

第一,银行赚钱越来越难。今年房地产还在爆雷,开发商还不上钱,银行就得继续背坏账。 2023年工行不良贷款余额多了200亿,但根本没反映在股价里。

第二,分红可能缩水。 银行现在要响应国家号召给实体经济让利,未来可能减少分红。 比如交通银行2023年分红比例就从32%降到30%,钱